协力共治,让太湖碧水长流
发布时间:2025-05-07 16:22 浏览次数:【字号:默认 大 特大】
“五一”前夕,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开展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要求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流域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大力推进河湖生态保护与建设。“统筹治理”“贯通一体”的方法论,之于重要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可谓切中肯綮,亦同样适用于“国之大者”的太湖治理。
曾遭受蓝藻污染水源之痛的无锡,是太湖治理的“主战场”“主力军”。2007年以来,中国体育彩票app下载上下以背水一战的决心、一往无前的勇气,打响了一场持续17年的太湖水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役,累计实施7000余项重点工程,尤其是近3年每年投入超100亿元,助推太湖治理这一“标志性工程”取得“标志性成果”。无锡在主动担当的同时,还牵头与沿湖兄弟城市建立“联合河长制”等联动治水新机制,促成长三角“两区六市”共建环太湖科创圈,探索湖底隧道、水上游船等联动发展新模式,加快迈向“一体共赢”。
浅湖深治,大湖焕新。去年,太湖水质改善明显,本世纪以来首次达到全年Ⅲ类水质,成为我国重点治理的三大湖中首个全年“良好”湖泊。今年一季度,太湖无锡水域水质保持Ⅲ类,延续良好态势。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太湖治理虽取得历史性突破,但由于部分湖区治理不平衡等问题,太湖未来一段时间仍处于改善过程中的不稳定达标期。必须强化这样一个共识:太湖治理依然责任重大、依然压力山大、依然任重道远,仍处在爬坡过坎、负重前行的攻坚期和关键期。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宜兴西渚镇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提交了关于加大太湖南部湖区综合治理的建议。他注意到,南部湖区从2021年起累计水华发生面积占全湖比例持续上升,2023年以来总磷浓度高于全湖平均,为此建议将南部湖区纳入太湖国家考核体系,进一步加强入湖河流治理,加大南部湖区生态清淤和蓝藻打捞处置力度。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站上“全年水质达Ⅲ”新台阶后,如何展现底色更浓、特色更亮、成色更足的太湖之美?水质稳定改善依然是核心考量,流域协力共治依然是重要抓手。
顶层设计思路清晰,关键在于落实落细。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于2022年6月印发的新一轮《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中,也提到要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协同治理,到2025年,湖泊富营养化程度和蓝藻水华暴发强度得到基本控制;到2035年,流域水生态环境实现根本好转,再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丽太湖。如今,太湖已改善至轻度富营养化,但要碧波美景永驻,还需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其中,流域“一盘棋”谋划、高水平协作治理应持续加力推进。
生态环境治理从来不是一城一地之事。太湖是流域内所有居民的“母亲湖”,联合治太早已不是选择题,而是一道关乎区域共荣的必答题。铁腕控污“内外源同治”、生态扩容“加减法同做”,这是科学治太的路径。在流域兄弟城市协力共治、合力唱响新时代“太湖美”的旋律中,一个碧水长流的世界级生态湖区定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来源:信访局,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