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信访局网站
  1. 本站支持IPV6
  2. 繁体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手写27页人民建议 曾是社区“宣传部长” “锡汇民智”建议人风采——华国昌

发布时间:2025-05-07 16:10    浏览次数:【字号:默认 特大

  “1999年我拆迁搬来新村住底楼时,每天早上在厨房窗口放米喂麻雀,有时忘记放了,它会啄我寝室的窗户玻璃,还有一对白头翁经常来抢食,开始麻雀人多势众,不让白头翁置喙,但白头翁身强体壮,麻雀很快败下阵来……”“我想,地球应该是人和动物和谐共处的乐园。现在,无锡的城市管理已达绣花功夫的精度,可否把这种精度扩大到动物保护范围呢,久久为功,让人类和动物宜家宜居,天人合一……拜托专家教授想想办法。”

  01

  /93岁老人手写万字建议信/

  这样娓娓道来流畅优美的文字,出自一位93岁老人的亲笔信。老人名叫华国昌,家住梁溪区瞻江街道丰涵家园社区庄前新村,耄耋之年的他,曾经是一名语文教师。

  “我们老年人也可以为社会做点贡献嘛。”华国昌精神矍铄,说话间笑容满面,银发如霜却梳理得整齐光亮。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地道无锡人,随着年岁增大,他越发在意社区的环境和管理。屋檐下的筑巢的燕子、老居民楼顶的废水箱、附于电线的白炽路灯……都是他关注的对象。

  偶然的机遇,华老得知可以通过信访部门人民建议征集途径给政府部门建言献策,他立即着手准备,笔耕不辍,继2023年手写下27页的《拾遗补缺 大力恢复大自然生态》人民建议后,2024年,他又提出《关于加强老新村改造顶层设计和管理的建议》,两件均获无锡市“锡汇民智”人民建议征集活动优秀奖。据此,市有关部门对生态环境治理和老新村改造工作再下功夫精进,梁溪城发集团清理了部分滴洒抛漏点,并在小区门口设置居民意见箱。眼见社区一天天变得更好,华老在建议中找到了“被需要”的力量,社区也因这份“民智”的注入焕发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活力。

  02

  /他的title可不止建议人/

  其实,一切都有迹可循,华国昌的热心肠早已声名远扬,在丰涵家园社区,华老绝对算得上“顶流”。早在20多年前,他就坚持为小区办社区板报,用一块方木板做底,定期贴上亲手制作的报纸,内容涵盖时事热点、历史故事、传统文化、普法知识、好人好事……重点部分还用不同颜色标记,方便阅读。

  虽然这块宣传栏略显简陋,却是居民们汲取知识的“宝地”。骑着电瓶车或拎着菜篮子的居民经过这儿,总会驻足几分钟,还有人专门步行至此,看看华老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新“营养”,华老因此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社区的“宣传部长”。纸、墨、笔,那些年办报所有的费用全是华国昌自费的,他说:“年纪大了就想发挥点余热,尽自己所能帮助提高居民素质。”

  2014年1月,华国昌获评“无锡好人”,同年12月,又获评无锡市“普法达人”。无锡日报、江南晚报、无锡商报争相报道他的故事。2015年8月,华国昌又为社区青少年自费制作了200本《古诗选》。《古诗选》中包含60首唐宋古诗及译注,每首古诗都由华老亲自挑选编排,制作完成后免费送给丰涵家园社区,为社区青少年提供暑假夏令营读物。

  03

  /有爱好、有追求的人生是幸福的/

  时至今日,华老家中依然摆放着大量的书籍和杂志,《奥秘》《报刊文摘》《求是》《太湖》……虽至鲐背之年,却仍保持每日读书看报的习惯。华国昌的儿子说,当下流行的Deepseek、豆包等人工智能软件,对他父亲来说也是“小菜一碟”。谈及时事热点时见解独到,老人言语间尽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

  今年,市信访局计划把华国昌列入我市特邀建议人队伍,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市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持续聚焦打造“锡汇民智”品牌,每年会开展一系列专题和定向征集活动,欢迎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多提人民建议,“每个人看到的社会现象、关注的社会话题都是不一样的,真诚希望每位群众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为我们的社会治理和城市建设提供新思路,为党政机关决策贡献金点子!”

  “政府愿意把我聘为特邀建议人,这是何等的荣幸。”华老说,“老有所为”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真能用皱纹里的故事,为全社会的文明和未来铺就幸福之路。

编辑:办公室

智能问答

智能问答

无锡普法

无锡普法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