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拿到了血汗钱!”——鸿山街道多元调解机制化解多年工程款纠纷
发布时间:2025-04-24 09:18 浏览次数:【字号:默认 大 特大】
“今天不给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不走了!”前不久,邵某和刘某冲到新吴区鸿山街道,情绪激动,声音颤抖。一场涉及两市多地工程、多重经济关系的无合同纠纷,在该街道启动“一站式多元化解”机制后,仅用24小时便达成调解协议,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
2022年,邵某和刘某经人介绍承接施某多个项目部分工程,因缺乏法律意识未签订书面合同,仅凭口头约定组织施工。截至今年,涉及无锡、泰州两地多个项目,累计产生工程款争议80万元左右,涉及交叉施工、垫付材料等多重经济关系。因项目管理混乱、凭证材料缺失,当事人多次协商未果。最后,四处碰壁且生活困难的两人只能来到街道寻求信访帮助。
鸿山街道坚持访调结合、调解先行,构建“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通过“平台搭建—专业介入—多元协同”三维调解体系实现矛盾纠纷系统性化解。依托综治中心,联动街道重点办构建政企协同平台,12小时内完成涉事总承包单位、分包主体及施工方的立体对接网络,建立“项目属地+企业总部+施工团队”三维联动框架。在此基础上组建由信访专员、公安民警及专业调解员构成的专业化调解团队,实施全流程闭环管理:信访专员负责诉求疏导与情绪干预,公安民警提供法律支持及秩序维护,专业调解员运用标准化调解规程把控程序合法性。创新性融合背靠背磋商与圆桌会议双轨调解模式,前期通过分项诊断厘清各方核心诉求与底线边界,中期采用聚焦式协商引导主体围绕争议金额展开事实举证、法理阐释及利益平衡推演。
经过调解攻坚,三方达成共识,并签署调解协议,由总包在40天内直接向邵某和刘某支付项目款项。至此,这起涉及两市项目、多重法律关系的复杂纠纷得以实质性化解。“感谢政府!在外干了3年活,总算拿到了血汗钱!”邵某在调解现场感慨。
“我们坚持预防在前、调解优先、法治保障。”鸿山街道信访工作人员表示,接下来,他们还将继续推动“事后调解”向“源头治理”转型升级,以更扎实的工作、更完善的机制,全力维护老百姓合法权益。